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區(qū)東街北側(cè),是一處規(guī)模宏敞,殿閣群居的古寺廟。崇福寺坐北朝南,外觀古樸、莊嚴(yán),門前雄獅端坐,寺內(nèi),殿閣五重,南北長200米,東西寬117米,面積23400平方米。崇福寺創(chuàng)建于唐代麟德二年(公元665年),由唐代大將軍、朔州人、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建造。到遼代,寺被改為林太師府衙,后又改為寺廟,取名林衙寺。金代熙宗年間,寺廟擴(kuò)建,大興土木。金代天德二年(公元1150年),金朝海陵王完顏亮題額“崇福禪寺”一直至今。
崇福寺,有山門、天王殿、鐘樓、鼓樓、千佛閣、文殊堂、地藏殿、三寶殿、彌陀殿、觀音閣等。寺內(nèi),金代建筑、塑像、壁畫保存完好,是一座歷史價值較高的古代寺廟。
彌陀殿是崇福寺主殿,是寺內(nèi)最大的殿堂,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統(tǒng)三年(公元1143年),距今已有850多年歷史。彌陀殿高大寬敞,殿頂綠色琉璃剪邊,殿內(nèi)前檐隔扇、窗欞花典雅、精美,是中國現(xiàn)存的一處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。佛壇上,有“西方三圣”坐像三尊,主像兩側(cè),有脅待菩薩4軀,金剛兩尊。這些塑像皆為金代原作,塑法古樸、精美。殿壁,壁畫面積達(dá)340多平方米。壁畫描繪了佛教講經(jīng)說法的場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