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臺古城,又名順德府城,歷史上位于今邢臺市區,是邢臺市城市原點,擁有3500年建城史,為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,其先后四次建國并作為商朝等五個朝代的王朝都城長達800余年, 自建城始就是以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面世。
據《順德府志》記載,邢臺古城(順德府城)內城最晚筑于漢代,唐宋時期的邢臺城已成為州、郡、縣的治所,城內富庶繁榮。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實行“邢州大治”,升邢臺為順德府,直接隸屬中書省。在明代以前為一個方形城,到明清之際已經有了府城的級別,形成了內城和外城結合的空間布局,“石基高1丈,厚5尺,周長13里20丈”,城垣之上共建有城門樓(東門稱朝陽門,西門為阜安門,南門為通遠門,北門曰拱辰門),奎星樓、箭樓、角樓27座,可以通行的甕城門每門三重共12道。
邢臺古城近代因遭人為嚴重破壞拆除,現如今古城原貌已基本蕩然無存,但仍保存著基本完整的古城縱軸線,兩旁部分建于明清時期的古街巷,成片的古街區仍然存在,古城街網依稀可見。這條南北軸線包括7道街:北長街、南長街、府前東街、府前南街、北大街、花市街、馬市街,通長3公里。
2016年,邢臺市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計劃,順德府衙等古城部分核心建筑將被恢復重建。《邢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(2017-2030)》的發布,標志著邢臺古城將迎來更科學系統的保護和復原。2018年4月20日,《邢臺市古城更新復興規劃》項目由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標,將對邢臺古城全方面進行詳細規劃設計。